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年工作总结

来源:   发布时间:2016-05-20 02:58      浏览量统计:
打印 分享到 :

今年以来,面对全国和全省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严峻形势,在市委、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围绕“转型升级年”工作主题,践行“忠诚、和谐、务实、创新、廉洁、奋进”理念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政策措施,因地制宜、主动作为、精准发力、多措并举,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,取得了较好成效,全市工业经济回稳趋势明显,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。

一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

(一)稳定增长。2015年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%,位居全省6位,分别高于全省和去年3.1个、4.9个百分点;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31.29亿元、技改投资238.4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.9%、10%。

(二)转型升级。新兴产业(含高端产品)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8%、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;轻重工业产值比为29.6:70.4,轻工业占比提高1.3个百分点;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2.6%、10.4%,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2.2个百分点。

(三)提质增效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54.69亿元,实现利润51.75亿元,实现利税总额90.13亿元。

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.22%,超省下目标6.22个百分点。

二、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

(一)精准施策稳增长。坚持“稳运行保增长”工作基调,多措并举,狠抓落实,全市工业运行总体健康平稳,经济增速一改去年持续下滑情况,强势止滑回升。

1.健全机制强化保障。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经济工作会商、市领导挂联重点企业、政银企对接、重点工作台账管理、政务督查等“五项制度”,同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业经济“周跟踪、月调度、季小结”和“预防和化解工业企业风险专项会商”工作机制,形成市县企工作合力,确保工业经济潜力充分发挥。二是常态化抓好重点工业产品价格监测、重点工业项目跟踪、工业用电用气和物流周报,确保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掌握准确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清楚和困难问题解决及时。三是强化全年目标管理,针对工业增速同期基数“头大尾小”的客观制约,坚持“咬住开局、发力中段、冲刺后程”,每月下旬召开专题协调会,会同市委、市政府督查室,对各县(市、区)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开展专题督导,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完成。

2.落实政策加大扶持。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。特别对照省政府4月份出台稳增长四大领域36条政策措施,积极研究完善配套实施意见。积极向省上争取技改创新、园区建设、企业发展、新兴产业培育等政策和资金支持。二是抓好政策兑现和清欠力度。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,在市本级财政范围内,对往年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了清理检查。三是用好金口河“1.14”地震灾后建设政策环境。定向出台《金口河“1.14”地震工业企业灾后恢复重建帮扶措施》,对金口河、峨边、马边、沐川等高载能产业聚集地,实施工业生产优惠电价补贴政策和新建项目贴息支持,促使上述地区工业产能发挥率提升,为全市稳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。

3.拓展市场促进销售。一是引导企业运用“互联网+”拓展销售渠道。积极打造沙湾不锈钢园区平台、夹江西部瓷都建材网等一批“乐山造”特色电子商务平台,推动与猪八戒网、昊客化工网站与我市企业广泛合作,全市近一半规模企业实现网销,硕士儿童、铁匠世家、豪森锅具等企业占据网上同类产品销售榜前列、网上销售额占企业全部销售一半以上。二是鼓励企业就近上下游采购配套。指导德胜、东方不锈钢、蓝邦新能源等12户企业申报省就近采购补助,组织市境内符合条件的供需双方开展采购对接,基本实现市境内钢铁、水泥、陶瓷、不锈钢制品、大宗化工产品的就近采购。三是搭建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、中国西部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,与县区联合承办中国西部国际陶瓷交易博览会、中国西部不锈钢交易博览会,广搭平台,支持和帮助企业拓展市场,扩大“乐山造”产品市场份额。规模企业产销率由年初的92.6%回升至95.4%,有力地支撑经济增速稳中回升势头。

    (二)精准发力扶企业。在支持和帮助经营正常企业开足马力多做贡献的同时,我们把“帮扶困难企业渡难关”作为一项专项行动,积极会商市级相关部门、县(市、区)政府、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,对症下药、合力解困,全市大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良好。

    1.实施“一企一策”。对蓝雁集团、新万兴碳纤维、德胜、西南不锈钢、永祥多晶硅、福华集团等重点企业,出台“一企一策”帮扶政策,抓牢大企业核心支撑。帮助德胜、西南不锈钢在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顽强保持满负荷生产。帮助新万兴碳纤维与中航集团成飞、贵飞达成战略合作和供货协议,飞机专用碳纤维产品已顺利投入成飞使用。争取永祥多晶硅纳入国网特殊电价支持名单,完成“永祥法”冷氢化技改项目,生产成本由15万元/吨降至8.5万元/吨,年产能由4000吨提高到1.5万吨,产能规模及综合实力跃居国内前三。华发集团电动场地车已投放市场,乐山天龙汽车客车整车生产准入资质获工信部批复,四款车型已列入工信部汽车产品目录。福华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项目(省领导挂联重点项目)推进顺利,累计完成投资10.15亿元。

    2.破解资金难题。一是建立应急转贷专项资金。针对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、转贷压力大等困难,编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表,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库,设立应急转贷专项资金,帮助50余家企业完成银行转贷业务超60亿元。二是引导企业多渠道融资。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,新增君和环保、宁格朗电器2家企业登陆“新三板”;推动企业场外融资,58家中小企业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;鼓励企业并牵线搭桥引进基金,福华集团、长仪阀门、晟嘉电气、君和环保、银邦新材料已获基金入驻;积极组建各类基金,会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共同设立的首支3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即将挂牌。截至目前,20余家企业列为我市“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”。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。积极搭建与银行战略合作关系、争取扩大授信额度,指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、争取提高信用等级,广泛开展银企一对一专项协调,加大优质企业和项目推介力度、争取获得信用贷款,有效防止抽贷、惜贷、压贷。

    3.加快中小微企业培育。一是完善服务体系。完善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功能,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,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运行成效列全省第一。“乐企通”平台覆盖全市经信系统和600余家工业企业,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站建成,中小企业入规业务统计系统、重点企业认证系统上线使用,正在建立乐山造产品专区、网上“双创”专区,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。二是鼓励新升规企业入统。抓好《乐山市小微工业企业培育计划》落实,对新入规企业给予第1年7万元/ 户、第2—3年10万元/户的激励措施,兑现32户新入规企业奖励256万元。2015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1户,规上企业总数达629户、较去年净增15户。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省“小巨人”、“成长型”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全市新增7户省 “小巨人”企业、24户省“成长型”中小企业、13户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

    (三)把握机遇促转型。围绕构建与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”和“国际旅游目的地”相适应的、符合乐山实际的现代工业体系,坚持高端切入、创新驱动、绿色发展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,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、转型升级成效明显。

    1.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聚焦《中国制造2025》十大重点领域、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,结合乐山实际,大力推进电子信息、清洁能源、新材料、现代装备制造、生物制药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,加快推进华发新能源汽车、嘉洋科技GPP芯片二期、新万兴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及复合材料产业化、新天源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核心设备集成创新改造、长飞光纤技改扩能、希尔电子功率半导体器件产业化、易华录“智慧云亭”和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。牵头制定并报市政府审定通过《关于乐山市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《乐山市军民融合发展专项改革实施方案》。随着永祥多晶硅冷氢化技改项目、新万兴碳纤维飞机零部件项目、康宏油料和中油新能源高清洁燃油项目、嘉洋科技GPP芯片一期项目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,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。新兴产业(含高端产品)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。

    2.优化提升传统产业。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,推进盐磷化工产业精细化、冶金建材产业新型化、农产品加工产业特色化。牵头组织整顿规范钢铁行业市场秩序,帮助西南不锈钢、德胜钒钛享受临时性电价帮扶,两企业顽强保持了满负荷生产。积极推动不锈钢产业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迈进,协调整合工业、科技、服务业发展资金,支持集生产加工、研发、贸易、配送于一体的中国西部不锈钢金属综合交易市场建设,市场于5月投入运行,并成功承办中国西部不锈钢交易博览会。推进铁合金企业技改调整产品结构,实现相当部分铁合金企业转产工业硅。大力支持中新房华构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,建设国家新型建筑产业化基地。加快建设高端陶瓷产业园,支持陶瓷企业技改提升,培育卫生洁具、功能陶瓷、碳纤维电热瓷砖等高附加值、高档化的新型陶瓷产品。坚定不移推盐磷化工产业走高端精细路线,加大新产品研发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福华集团发展双氧水、高效制冷剂、有机硅和高分子化工产品,和邦集团新上双甘膦、蛋氨酸、筹建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。生态源魔芋精粉、汇丰科技姜黄素提取、农夫山泉饮料、华润啤酒技改扩能搬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。冶金建材、盐磷化工、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在上档升级中迈开了坚实步伐。

    3.强化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。一是加强工业节能节水管理。狠抓工业节能节水技改项目,引导企业推进节能减排、清洁生产,7个项目获得省级工业节能节水专项资金支持,永祥多晶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、峨胜水泥环保搬迁西南不锈钢1#酸洗退火炉技能技改等项目竣工。二是积极关闭淘汰落后产能。顶住稳增长巨大压力,关闭淘汰乐电天威、新光硅业、东汽峨半多晶硅、其亚电解铝、沫江煤电煤矿开采和火力发电、科尔化工、峨眉山市5户铁合金生产企业等13户落后产能企业,全面完成省下目标,为后续新项目落地储备足够的工业用地、电力、天然气等要素资源。

    (四)突出重点谋发展。针对“园区、项目、创业创新、信息化”等关键环节,持续发力,固本强基,为“转型升级、美丽发展”奠定良好基础。

    1.着力推进园区建设。一是继续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。以园区“七通一平”设施为重点,峨眉、沙湾等产业园区接入全省智慧园区数字化基础营运平台,5个园区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项目完工。二是发展壮大公共服务平台。积极争取省级园区平台建设专项资金,做大做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;全年新增园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4个,全市园区融资开发平台达7个,担保平台3个,沙湾不锈钢园区列入全省“园保贷”试点园区。

    2.着力推进项目建设。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市22个省重点和65个市重点项目,实行“市领导挂联制”、“委领导督导制”和“看板管理”。2015年,22个省重点、6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05.2%、117.1%。二是出台项目扶持鼓励政策。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、按期开工、竣工的新项目,分别给予奖励。全年新开工107个重点工业项目,新竣工72个重点工业项目。三是“外引内生”充实项目储备。加强招商引资,借助会展招商、组织专题招商、开展以商招商,收集工业招商引资项目 175个、总投资912.6亿元。支持和鼓励企业围绕开发高附加值产品、延伸壮大产业链,内生项目,和邦集团投资6亿元T800级别碳纤维项目、投资14亿元的10万吨/年(一期5万吨/年)蛋氨酸项目,铁人公司投资8亿元的10万吨高纯碲硅项目、科百瑞投资2亿元的稀土金属提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可望近期开工建设。

    3.大力开展“创业创新”工作。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。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《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》,细化制定了市经信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推进方案(乐市经信〔2015〕360号),明确责任分工,落实具体举措。二是打造创业创新平台。峨眉山市创客梦工厂已吸引44户企业入驻,乐山高新区建设适合高端创业创新者的创客中心、创新创业街吸引了30多户企业入驻。积极培育不锈钢省级创业创新科技园区。三是引入创业创新伙伴。与中科院、深圳前海产权交易中心、平安银行共同组建双创基金。全面推进与猪八戒网合作,推动企业产品设计和网上创业。

    4.提升信息化水平。一是加快推进“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”建设。牵头编制《乐山市主城区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》并已通过市规委会审定,全面启动各县(市、区)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二是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4G网络覆盖建设,全市城区、乡镇深度覆盖率达96%,成乐高速覆盖率达100%,乐雅、乐自、乐宜高速覆盖率达63%,预计年底实现市内高速公路、高铁客专4G网络100%覆盖。三是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。开展全市无线电频率使用情况核查专项活动,落实《乐山市无线电监测值班备勤制度》,圆满完成全国两会、高考、抗战胜利纪念日、国庆、公务员考试等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。

    (五)多方协调保要素。继续全方位加强与要素部门的沟通汇报,最大限度争取要素配置的支持,推动企业降本增效。

    1.电力。协调落实省直购电、铝硅电价扶持、钢铁企业电价帮扶、富裕电量、水火替代优惠政策,其中直购电企业享受户数已达43户,居全省前列,为稳定现生产起到了积极支撑。加快推进地方电力资源整合,乐电公司实现间接持有川犍电力100%股权,加快乐电公司收购大渡河电力工作进程。加快推进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工程开工建设,新投产枕头坝一级72万千瓦、安谷水电站38万千瓦、铜街子水电站技改2.5万千瓦等多个水电项目,截止目前全市发电装机容量为595.69千瓦,其中水电527.22万千瓦。

    2.天然气。乐山地区天然气管道输气工程全面建成通气,全市入境天然气管输能力新增25亿立方米/年,企业满负荷生产用气和民用气得到足额保障。符合转直供条件的重点用气企业西南不锈钢转改直485万方;陶瓷企业转用清洁煤制气为主,节约用气成本,支撑建陶行业高速增长。

    3.铁路运输。积极协调成都铁路局加强路企合作,德胜、和邦、西南不锈钢等重点铁路运输企业享受运价优惠近2亿元,为相关企业亏损情况下坚持正常生产、实现产值正增长提供有力支持。开通水铁联运、公铁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服务,全面实现货物运输的“门到门”。挖掘和发挥沙湾等已改造站点的装卸周转能力,加快实施燕岗站、夹江站、峨边站等境内铁路站点的改造和连界—乐山段建设,谋划福华危化品装卸专线,构建以燕岗站为中心的货物铁路运输体系。

    (六)持之以恒练内功。坚持“忠诚、和谐、务实、创新、廉洁、奋进”理念,坚持不懈抓好自身建设,不断提升系统推进工业发展的能力。

    1.减轻企业负担,推进依法治市。一是创新抓好企业减负工作。作为市企业减负领导小组办公室,创新采取“3加3减”抓好减负工作,经验做法被《中央人民政府网》和《今日头条》刊登推广。一方面做好3个“加法”。加政策,市政府先后出台了《乐山市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》、《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富县建设夯实底部的实施意见》、《乐山市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、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》等一系列惠民、惠企政策,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加抓手,针对今年部分重点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,及时设立了应急转贷资金,帮企业渡过难关。加部门,对全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,增加了市委编办、市银监局等部门,进一步充实了力量、便捷了企业。另一方面做好3个“减法”。减收费,认真开展全市涉企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,截止目前全市已停收1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、免收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,取消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,合并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,取消1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,放开15项经营服务性收费。减流程,全市已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,市级230项和县(市、区)182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体化运行,实现了公开透明、效率审批。减检查,对照《四川省控制对企业进行检查的规定》的具体内容,对25个市级部门申报的53项涉企检查计划,逐项进行认真审核,合并减少涉企检查10项。二是扎实推进本领域依法治市工作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推进依法治国、治省、治市的决策部署,对照工作职责细化分解落实,健全体制机制;严格依法行政,做好电力好无线电执法;完善法律顾问制度,确保行政执法合法;用好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设立的法律工作站,在涉及企业破产、转制等问题上开展全面合作;开展法律进机关、进企业活动,做好机关干部学法用法、涉企法治宣传教育、信访维稳等工作。

    2.抓实安全环保生产,维护稳定大局。一是扎实抓好安全环保生产工作。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新《安全法》、《环保法》,认真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制度。认真做好冶金建材机械、危化品、电力等重点行业和油气运输及储存、企业货运和道路运输等重点环节安全环保生产和管理工作,组成11个督查组对各县(市、区)工业企业安全环保生产工作进行督查。协调组织参加2015年全省防震减灾应急演练。二是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。

    3.深化体制改革,提高服务水平。一是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职能转变。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,最终确定保留技术改造项目核准(备案)、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作业许可、无线电台(站)设置审批(权限内)等三项行政审批项目。会同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大力开展专题培训、专家讲话,加强干部、人才队伍培训,积极搭建人才供求对接平台。二是切实加强工业战线教育和培训。在全系统认真开展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,确保专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,制定机关干部和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,组织乐山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赴清华大学、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与发展专题培训班赴上海交大培训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